梅雨季节种植业防灾减灾技术措施

2024-06-14 16:15:55

信息来源:农技推广中心

浏览次数:    字体:[ ]

微信扫一扫:分享

微信里点“发现”,扫一下

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。

根据省气象台信息,我省已于6月9日入梅,自入梅以来我省多地出现持续性降雨天气,特别是浙中南地区,丽水、衢州南部等地连降暴雨,未来几天强降水仍集中在南部地区,暴雨灾害风险持续增加,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。

当前早稻处于抽穗扬花期,早熟品种已进入灌浆结实期;单季晚稻处于育苗移栽期,部分早播早栽的已进入分蘖期,持续降雨或强降雨易延误水稻栽插季节,同时造成田间缺苗倒苗、化肥流失、田间积水时间过长或水层过深阻碍水稻根系生长等问题,不利于水稻群体结构优化和个体健壮生长。春大豆处于鼓荚期,温暖高湿的环境有助于大豆炭疽病的发生,影响大豆品质。当前正值平原蔬菜采收盛期,山地蔬菜管理关键期,连续阴雨,易造成田间积水,长期渍害,会加重病害发生,降低品质。夏季是杨梅、葡萄、桃、梨等水果成熟季节,暴雨会造成异常落果,果实品质下降,产量降低。特别是雨后高温,容易造成裂果。食用菌、中药材、花卉等也处于生产重要时期,高温高湿环境易造成烂根,病害发生风险增大。各地要加强种植业技术管理,做好防灾减灾工作。

一是及时清沟排水,修固生产设施。及时清理排水沟,疏通排水渠道,排除田间积水,防止渍害发生。必要时可用抽水机进行抢排。若遭遇较强降雨,要加固修补大棚等设施,及时封闭大棚。视降雨情况,及时转移食用菌菌种、原辅料至地势高燥处。加强茶园、桑园等巡视维护工作。水稻要保持好浅水层,但防止积水过深,如遇强降雨过后,要及时排浅田水。

二是及早采收成熟作物,减少因灾损失。对个别地区还未收获的小麦要及时抢晴收获。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如有必要可抢收成熟或近成熟的瓜菜、易受淹田地和不耐涝品种蔬菜。做好杨梅等露地水果采摘储运,抓住晴好天气,及时分级采摘。接近采收期的食用菌,可提前抢收。对尚有上市价值的受灾中药材,积极采收,减少损失。

三是加强田间管理,尽快恢复生产。强降雨过后要及时做好水稻查苗补苗,清理苗上杂物和泥浆。蔬菜、中药材、花卉等要及时扶理植株,摘除残枝病叶,中耕施肥,喷施叶面肥,延长采收期。强降雨过后若出现高温,要做好大棚等设施的通风工作,及时揭膜通风或开启通风设备,覆盖遮阳网,防止棚内温湿度过高。

四是科学追肥补肥,重点防病防虫。暴雨淋洗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植株生长不良等,雨后天晴可中耕除草结合防病治虫,采用叶面追肥方式及时适量补施氮、磷、钾肥及其它复合微肥。梅雨时节高温高湿有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流行,要做好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,针对不同品种、危害程度,选择安全对口药剂抢晴用药,并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搭配,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。对已感染病菌的菌棒要及时挑出来单独管理或进行无害化处理。

五是灾后及时清园消毒,合理安排下茬作物。灾后要及时清园消毒,并进行揭膜敞棚淋雨、灌水休耕、高温闷棚或土壤消毒等措施。植株残体与秸秆等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,可减少病虫基数,防止腐烂污染环境。对受灾严重或绝产田块,天晴后要及时补种改种,合理安排下茬作物。适时播种,培育壮苗,遇高温高湿天气可加盖稻草或遮阳网,提高成苗率,或向蔬菜集约化育苗场提前预订种苗。

  打印

  关闭